返回

面具下的欲望2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0章 前途未卜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来是准备所有的实验做完后申请专利,然后卖给一些专门做乳胶漆的大公司。

    可是由于自己接近退休年龄,从两年前开始,学校就不再给自己批太多的科研经费。

    实验品刚做出来时,也让自己在油漆工厂工作的学生帮忙打听过。

    那些大的国有油漆公司,领导对这些新的东西都不感兴趣,再说审批手续太繁琐,也不和个人做生意。

    他们只听上面领导的,至于自己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,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如何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再说,这两年的国有企业改革,将很多的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。而那些承包工厂的人,其实也是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。

    企业体制虽然改了,但是思维方式还没彻底转变,还是凭借关系来拉业务,对产品本身还不是很重视。

    真正的私人企业,最关心的是产品的成本,一听产品选择的原材料都是一些中高档材料就打退堂鼓,更别说还是没经过工业化验证的产品了。

    而那些合资和独资的品牌,所有的研发都在国外,在中国也就是一个生产工厂,对他的产品不感兴趣。

    自己也没想到,自己苦心研制出来的东西会这么受冷落。更没想到,第一个对自己产品感兴趣的,竟然是一个做装修的农民工。

    虽然他没有看不起农民工的意思,但是总觉得这种生意不是齐猛这种人能做成的。

    但人家既然说弄个小投资的工厂,就当给自己找了一个工业化实验室,再拒绝就说不过去了。

    至于产品做出来如何销售,他也不懂,更不想费脑筋想那些事。只要不违法乱纪,怎么做都行。

    齐猛这几天每天一起来就开着小面包在郊区的各个工业区考察,逐渐地对乳胶漆的生产越来越有信心。

    像卢老板说的那样,按照涂料标准流程来生产,将所有的生产检测设备都上齐了,做一个大公司现在还没有那个实力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只买一套小型的二手分散机、砂磨机、灌装机、过滤机、搅拌罐,加起来也就不到二十万。

    再加上租一个小厂房,一年的租金也就不超过五万,有三十万就能开工。先一点点的摸索经验,逐渐做大还是很有可能的。

    至于销售,那些大的经销商短时间内很难拿下,他就从小经销商和那些装修队入手。他对刘教授的产品,和自己忽悠人的能力都非常自信。

    生产成本,他也和刘教授简单测算了一下,原材料成本并不高,主要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上有差别。

    按照刘教授给提供的配方和生产工艺,和正品绿源的乳胶漆相比,毛利率超过百分之六十。

    他没接触过生产工厂,对生产费用和产能这些不了解。但是他对产品的未来充满自信,这个社会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月的调研,齐猛将自己所知道的整理了一下,再次找到卢老板。

    他不懂卢老板要的投资可行性计划是什么,但做生意无非就是成本多少,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盈利,利润会有多大。

    说白了就是,让人家投资了,多长时间才能见着回头钱。

    说实话卢老板不是很想参与这个自己不熟悉的产品,但看齐猛做事这么认真,三十万对于自己来说也不算太多。

    经过反复斟酌,最后同意试试,但他要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。这对于齐猛来说,根本就不算太苛刻的要求。

    三月份第二次季度评价的结果出来了,唐泽仁又毫无意外地坐上了内科的最后一把交椅。

    这次赵主任也没再找他谈话,很快的他就被调到了半年前刚成立的神经科。

    由于大家普遍认为,中医治疗神经科疾病没有太大优势,再加上他们这里的神经科又是完全新成立的科室,很多人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所以真正来神经科看病的几乎没有,是整个医院最冷清的一个科室。

    神经科包括黄主任在内总共是五个人,除了黄主任是孙院长重点提拔的人,其他四人都是被边缘化的医生。

    一个接到被调整到神经科的通知就直接办理了停薪留职,另两个快退休了,也请了长假不来医院上班。

    这三人都是医术很高的老医生,由于学历低,也不会写论文,所以没有职称。听人说,三人都被一些私人诊所聘请了。

    所以每天来神经科上班的就他和黄主任两个人,黄主任是领导,还兼着心脑血管科的主任,一周只在心脑血管科坐诊半天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,真正属于神经科的,就唐泽仁一个医生。

    神经科连个专门护士也没给安排,诊室都是和心脑血管科合用,其实更像是心脑血管科下属的一个小科室。

    大家都猜测,这个科就是孙院长为了提拔合适的人预留出来的科室。

    神经科在医院一楼的一个角落,有一个长廊直通住院部的大楼,环境比较嘈杂,唐泽仁的诊室在楼道的最里面。

    就连住院部都没给神经科预留专

第40章 前途未卜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